第六十二章华山之争(三)
陈伯年也听人说了,岳不群不知如何交上了狗运,居然和国舅成了朋友。当然也有人说,是他把自己的亲生闺女舍出去,换了这天大的富贵回来。但无论如何,国舅自入陕西与他形影不离是真的,有了国舅的庇护,自己便不好对他过于无礼也是事实。因此他急于前来正气堂催促搬家,也是防着时间一长,国舅彻底坐到华山气宗这边。
听国舅话,他急忙换了副面孔道:“国舅,您有何吩咐?您请放心,您来华山游山逛景,找贫道就是找对了人。贫道别的不敢说,好歹也在华山活了大半辈子,这里一草一木,我无不熟悉。而且贫道观里,还有珍藏几十年的好酒,现打的野味,另外还有几个最好的鼎炉,与国舅共参那阴阳大道,保证随您心意。”
郑国宝道:“道长有心了。不过您先听我说几句,我是个外人,于贵两派之间的争斗不甚了了。但是大明是个有法度的地方,实在不成,你们可以议于有司,交官处置啊。连德禄是收税的中官,干涉地方上的事,可是僭越了,失了他的本分,等我见到他的面,也要好好说他几句。”
那陈伯年一听话风,便知不对劲,急忙道:“国舅容禀。连公公也是一片好心,怕我们两下争斗起来,死伤人命,那便不好了。要知,贫道观里,有些年轻的道士,正在血气方刚之年,加上入门未久,道心不坚。比不得那积年修炼的老修士,又听说祖宗基业被占,满腔义愤。早就想集合起来,寻岳兄的晦气。这还是贫道拼命压制,才让他们暂时不敢妄为,我只怕天长日久,官司没有个分晓,那些人不服管教,竟来找岳兄撕打,到那时,彼此面上都不好看。”
郑国宝冷笑一声,“哦?有这等事?我在京师探得消息,有那魔教妖邪,为了躲避官府缉拿,便隐身入三宝门下或是三清门中。今日听道长说起,看来这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如此好勇斗狠之徒,若说他们不是魔教,那谁人才是魔教?看来贵派的问题很大啊,要好好查上一查。又听道长说,这华山上有五六千人马,这可是个大事,说不好,只能调三边大军前来,以防不测了。”
他这几句话轻描淡写,那边陈伯年却几乎要含血喷天了。没想到这国舅爷,居然如此偏帮岳不群,这架拉的不能再偏了。自己刚威胁讲打,那边已经把一顶魔教的大帽子扣下来。如今这时候,谁敢跟魔教沾边?
万历天子信道是不假,但是他陈伯年只是在陕西境内招摇撞骗的本事,距离骗进大内,还差着十万官,但不代表太监不怕勋贵和宗室外戚啊。毕竟论起来,再遮奢的太监,也只是奴仆,而勋贵外戚,除了主人的朋友就是亲戚,哪有奴仆爬到主人亲戚朋友头上的道理?
何况郑娘娘又专宠**,连德禄这种人,哪怕郑娘娘打死了他,他又能找谁说理?郑国宝了这样的话,慢说一封书信,就是连德禄本人来,也是个灰头土脸滚回去的结果。郑国宝又道:“至于这地皮的官司,可以去鸣冤告状,诉讼于有司,有衙门为你们断一个是非曲直。若是有人敢纠集亡命,打私架,那本国舅可是绝对不肯饶恕!”
陈伯年闻听,只得点头道:“贫道不敢,贫道不敢。”
郑国宝脸色一缓,“本国舅也是最讲道理的人,你们两边,我是金砖不厚,玉瓦不薄。两面我都不会拉偏手,只是动手打架,伤损和气,这实在是不好。大明朝是有王法的地方,有事找衙门,本国舅定然不干涉,我这鞍马劳顿,可也就不留你了。”
见国舅赶人,陈伯年只好告辞而去,偷眼看练天风,见这便宜师侄把头一低,不看自己。想来这条线暂时是用不上,要想打赢这官司,怕是还要从庙里那几个鼎炉上下手才行。
眼看一场大危机被这么轻描淡写的化解过去,岳不群心里也一块石头落地。起身行礼道:“国舅大恩大德,岳某铭感五内,他日必要报答。”
宁中则也跟着行礼:“若无国舅援手,这贼道士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我替华山这些孩子们,谢过国舅。”
郑国宝道:“我方才说了,我与岳兄一见如故,咱们就不必如此客气了。一家人的事,我不管谁管?你们放心吧,有我在,不会让华山吃亏。”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