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洪灾爆发(3/4)
说:“四个家族都要去,不一定选的上,但是选上了都会有出息,学的到一点点神功也能多活很多年岁。”这下年轻人们没有任何的犹豫,全部都愿意去了。
秦王和其他四家管事的都已经知道始皇帝觉醒的事情,秦直道是李斯然和秦家联合上奏要修,但当初始皇帝就有计划,要建纵横六条宽度为三十丈以上的直道军民共用。
始皇帝离去以后,赢氏家族再难出现如此雄才大略之人,五大家族离心离德秦直道计划被永远的延后。
现在,有人叫嚣着自己出钱,只需要帝国出地就修建第一条直道,上层当然同意,但他们商议之后却是要按照以前的图纸来,不同意斜上而建的秦直道。
按照以前的图纸秦家要先从凤仙郡起往东建一条八百里横道至广川郡,再从广川西面起一直往北,直道将在咸阳东面三十里处继续北上到达大草原。
这是比现代化的高速公路还要宽阔的超级单行官道,建成之后从中间划分为左道右道,车辆马匹不准逆向行驶。建造时逢山开山,遇水搭桥,过涧架梁,坡度不得大于百丈之内七尺,就连遇到庄园、城池都得推倒让道,南北总长超过六千里,需要桥梁一百七十六座。
在这刀耕火种的时代如此设计好比作死,但始皇帝在地球老家的时候就这样干过还干成了,今世有了强大后勤一定会做的更好。
朝堂上除了最高层的几个人知道始皇帝觉醒外其他的人并不知道,就这样被秦王和自己的族长忽悠了,年轻人都高高兴兴的交出职权准备散朝以后备齐车马去秦家。年纪大一些的都是老油条,他们更加不敢和自己族长叫板,规规矩矩的按照秦王调遣准备配合修路。
朝会快到午时才散,秦王一反常态的留下各家上层一起用膳,席间把一些事情细节化写在纸上封入竹筒用最好的鸽子精将信件送出。
族长们返回自家立刻叫人快马传令全族,五岁以上三十以下男丁至接令起十二时辰内必须出发,以最快速度自行赶往金沙城,传令所有郡县必须帮助四大家族赶路年轻人,补给住宿换车换马不得收费,一切费用都由地方负担。传令的小队一波又一波的往各个方向飞驰而去,在这天气还很炎热的时候不顾体力的消耗只求以最快的速度把族令传到下一城,到达下一个城池自然的有城守派人送往其他方向。
白家就简单多了,咸阳城外的庄园里飞出几十只鸽子,大多数都是往草原方向。大秦天下三十六郡,白家连一个郡都没有,只有一些零散的县反而方便很多。大队的白家子弟从庄园一队又一队的出发,他们得知这次三大家族都给予方便一路上有人接待,带着老婆孩子就一起出发上路了,完全不在乎什么时候回来。
李丞相得知白家如此不要脸的时候气的堵在将军府门口骂了好久的大街,白无涯就在将军府内,吩咐自家不管老少一律不准对骂,还要笑脸相迎,奉上茶水给李丞相解渴,搬去椅子给李丞相看座。白家穷啊,这一路上白家的开销起码也得三万金,还拖家带口的十万金都不止,人家出了钱就让人家骂吧,白无涯想得开!
转眼就进入润八月,隔三差五的雷暴雨变成了连绵不绝的小雨和中雨,很多地方都绝收了,秦志刚的圣人国度内却是粮食堆积如山。原先的数百万亩农田沃土继续高产,新开发出来的三千万亩田地也是越种越肥。
秦志刚已经六岁半,在贪玩的同时也能考虑一下百姓的疾苦,他请老师李斯然召见商会总会长万卷,让商会出面先去在秦直道经过的地方成立公司招揽人手,既能解决很多灾民的口粮,又能提高建路的效率。
他已经不知道自己每个月是多少黄金的收入了,连至尊宝从口袋里掏出来帮助生产的道具赚了黄金也是归他的,唯一的一套万能收割机就能顶一万个劳力,只按五千人算工钱也是五万两白银每月。任意门帮家族运输了物资也得算钱给秦志刚,因为整个秦门都需要他来供养,好在他不会对家族征收土地租赁费,只赚一些特产和劳务费。前世的秦志刚就是一个用劳力养家的人,对劳务费看得非常重。
家族里的人也是过惯了穷苦日子,对劳务费也是斤斤计较非要算的很仔细,当然对帮他们干活的人也是很仔细的,生怕报酬给少了昧良心。
觉醒的始皇帝在看过咸阳送来的回执后已经同意按照咸阳的方案施工,现在他就跟在李斯然的身边,名义上是跟着老师念书识字,实际上他在亲自监督着凤仙郡至广川郡的直道建设。
大量的雨水使得整个大秦都水位暴涨,至尊宝带着口袋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把水吸干再去其他地方,这些地方也不怕缺水,反正雨水多的很。好在圣祖们为了提高至尊宝的生存力而优化了速度,至尊宝比最快的鸟还快几十倍,连北方的草原都被他吸走多余的积水而保住了牧民的牲畜。空间袋是唯一的离开圣人国度还能在用灵力驱动使用的东西,吸水消耗的灵力非常多,大量的灵力消耗限制了至尊宝的活动范围,十五天的时间他必须回到人参娃娃那里充能一次。
于是,大秦很多地方遭了灾,农田房屋被冲毁、很多百姓死于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