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李鸿章马关行(3)

3月14日,李鸿章这位身系国家命运的73岁老人,带着皇帝“承认朝鲜独立、割让领土、赔偿军费”的授权,踏上赴日和谈的苦涩旅途。李鸿章的随行官员33人、仆从90人,乘中立国德国的商船“公义号”、“礼裕号”从天津大沽港出发,19日到达日本福冈县北部的小城门司港。两国代表在山口县赤间关市(1902年改称下关市)的旅馆“春帆楼”举行会谈,从3月20日开始至4月17日结束,前后经过七轮会谈,最终签订了日清媾和条约,清称《马关条约》,日称《下关条约》。

清日两国日本:全权弁理大臣伯爵伊藤博文、全权弁理大臣子爵陆奥宗光、内阁书记官长伊藤巳代治、外务书记官井上胜之助、外务大臣秘书官中田敬义、外务省翻译官陆奥广吉、外务省翻译官楢原陈政。

清国:头等全权大臣一等肃毅伯李鸿章、参议官李经芳(李鸿章养子)、参赞官罗丰禄、参赞官伍廷芳、参赞官马建忠、参赞官卢永铭、参赞官罗庚龄为翻译官。

伊藤博文和李鸿章之间做了寒暄性的谈话,语言使用英语,日本方面翻译为外务书记官井上胜之助,清国方面翻译官为参赞官罗丰禄。

伊藤:“阁下数日海上颠簸,饮食起居可好否?”

李鸿章:“幸运自己仍老健,回想和阁下天津会晤以来已经十年有余。在这期间阁下不辞劳苦为国建功立业,而我等尚未为国尽力徒然老矣,想来余深感惭愧。”

伊藤:“阁下之赞语,实在过誉了。”

李:“几日的航海好在天气舒适,仅一日遭遇风暴,使我船停泊荣城湾24小时,不然会提前一日到达日本。”

伊藤:“阁下从哪里乘船的?是天津港吗?”

李:“是的,在天津埠头乘船,刚刚到达就听说阁下为我等做了细致周到的安排,对此深表谢意。”

伊藤:“当初也选择了其他地点,但是考虑双方会合之便利,故确定了这个偏僻所在,如有不便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李:“阁下选择如此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溢于言表。”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