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牛鼻子丞相(2/2)

“二十五。”

“二十五?”思忖片刻,牛金星突然叫道,“哦,我想起来了,二十多年前,大顺军占领京城之时,闯王得到吴三桂留在京城的爱妾陈圆圆,非常宠爱她。后来大顺军撤出了京城,陈圆圆便与闯王失散了——难道,她就是你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陈圆圆?”李思成喃喃自语,脸上并没有出现喜悦之色。

“李公子,你是否想过,要继承闯王未竟之事业,重建大顺王朝之帝王霸业呢?”过了一会儿,牛金星突然问道。

“我自幼就生活在斑峰逍遥庄,养父教我经书,又授我武功,所以只知五常之礼,行侠义之道,也许缺少父亲那样的雄才大略吧,因此,坦诚地说,重建所谓大顺帝王霸业之事,我也许做不了。”李思成毫不掩饰地说道。

“那你,没有别的什么打算吗?”牛金星脸上现出沮丧的神情。

“听刘宗敏叔叔说,我父亲是在九宫山失踪的,所以我闯荡江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寻找父亲。”李思成应道。

“刘宗敏?他现在身在何处?”

“他被清兵追杀,养父救下他之后便去世了。”

“去世了?”牛金星脸上的表情更加复杂了,“大顺王朝辉煌之时,拥有百万之众,然而,自从攻占京城后,众将领却迅速腐化堕落,不再把心思放到如何防守关外清兵以及追剿大明残兵的事情上,结果山海关一战,一败涂地,惨不忍睹……我真对不起闯王啊!”

“牛伯伯,”李思成望着牛金星饱经沧桑的老脸,“听说当年我父亲对重用,对你言听计从,有这回事儿吗?当年袁崇焕守边关时士卒不过数万,却能将强大的清兵阻挡于关外,而大顺军人马众多,足可以“投鞭断流”,可是,却为何经不过数万清兵的冲杀,屡战屡败呢?”

“仿佛在顷刻之间,大顺国化为一堆灰烬,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我有着不可推却的责任啊!”牛金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二十岁中秀才,二十五岁中举人,熟读经书,又略懂孙膑兵法,后来遭人陷害,被革去举人,后来在李岩的引荐下,参加了闯王的义军,因向闯王提出‘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的建议和‘取天下’的战略战术而得到闯王赞赏和重用。大顺王朝一建立,闯王便封我天祐殿大学士,深得闯王的宠信。后来义军攻进了京城,崇祯帝自缢身亡。闯王又封我为丞相,负责筹备登基大典,建政设官。我以为大明既亡,大顺已固,此后开始享乐,不再关心行军打仗之事。为了建造富丽堂皇的丞相府,我不仅动用了义军银库,还派部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刘宗敏见状,也效仿我的做法,也从明官那里搜刮银两来建造大将军府,后来闯王叫他带兵到山海关去讨伐降而复反的吴三桂,他竟然持功顶撞,说什么大家都是做贼的,凭什么你在京城享受,让我去前方卖命?闯王无奈,只好率队亲征。刘宗敏这才随李自成讨吴三桂……吴三桂自知不敌大顺军,投降了清兵,和清兵一道夹击大顺军,大顺军一败涂地,被迫撤退。闯王回京城后草草地称帝,自知京城难守,又弃城而去。潼关一战,高夫人被红衣大炮击中身亡。军心随之涣散。闯王不得不放弃潼关,向南撤退。由于大顺军节节败退,河南接连出现了明降官反叛大顺,李岩主动请缨,向闯王提出愿意亲率两万精兵前去平叛。我趁机进谗言,说李岩有谋反之心。闯王信以为真,便派人去把李岩红娘子夫妇给鸠杀了……”

“谁?”李思成感觉屋外有细微的声音,转身一看,果然发现纸窗上有一只黑眼珠在咕噜地转动,便大喝一声,提剑冲了出去。

因为有新作,只好完结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