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拜天师(1/2)
具茨山下的华夏圣地里有一个丈巴子高的台子,方圆有二十多丈,天然而成,极像个太极圆。台子周围插满了旗幡,还有看不懂的印咒符号。也没有风,但旗幡却呼呼招展,让人看着有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华夏国好多特别重大的事情就是在这里举行的。意义好像就是让已故的老族长们亲自监督着一切。
轩辕拜岐伯为天师的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台子前边很有次序的站满了人,几十个长老们在靠前的地方坐成排在念唱着那远古时候的经歌。后边的人们都以很敬仰的眼光和心态注视着他们。很庄重,也显得很神圣。
嘟——一声长长的角号响起,长老们停止了念唱,会场一下子静了下来。那时候华夏国的人们已经是很有素质了。
一个长老(可能是那时候的主持吧)到了台子上,很庄严的宣布仪式开始。
首先是祭天拜地,祭天拜地由轩辕亲自完成,长长的号角声响起,几个人抬着或端着宰杀了的羊、猪、牛、鸡、鸭、鹅等禽兽供品,当然少不了也有水果了,这些供品一样一样的由轩辕经手摆放到事先放好的供桌上。摆放的时候很有讲究,每放一样司仪就喊叫一声,(如供奉全猪就喊全猪一头)在司仪喊的时候台子前还有一队人带着面具在跳着一种远古时候祭奠的舞蹈。舞蹈不是多么的好看,但却显得很认真。几千年后的今天根本就看不到这样的舞蹈
一切完毕,司仪高喊:“供品就绪,全体跪——拜。”
祭天拜地后是唱族歌,唱族歌很庄严,人人立正,各个捧拳,其实就是念唱大家祈祷美好祝愿的经歌,一个人领着念,大家跟着学念,这形式从华夏开始一直延续,慢慢地也就形成了唱国歌。唱国歌最早就是在华夏国开始的。
接下来是对过去族长们的怀念,也可以是对先烈的怀念,有好几分钟长的时间,先是默哀,默哀过后其实就是大家祈求祖先保佑。
前边的一系列程序完毕,轩辕就开始讲话,讲话的内容不好清楚,就是些形势和需要了什么的,末了就是宣布他的任命,任命岐伯为华夏国的天师,风后为掌兵,力牧为大将。轩辕还对这三个职务进行了解,天师就是华夏国之师。这一点大家都极其拥护,别看岐伯来了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他给好多的人都治好了病,特别是给嫫母治病,可以是手到病除。他给人治病的时候还讲这病的起因,治好以后应该怎样的预防复发,还讲了些预防疾病的知识,等等,大家对他是心服口服的。
宣布完毕,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三个人在掌声中走上台子,轩辕给他们一一颁授印符,给他们戴上顶翎,顶翎是他们官位的象征。
颁授印符和顶翎后,岐伯、风后和力牧面对轩辕宣誓,就是要尽职尽责。然后岐伯还进行了就职演讲。岐伯讲了他的治国设想和打算,他要组建一套班子。
组建班子就是要组建国家的机构,岐伯根据人体的原理组建了那时候的什么司令部、国防部、使节部(外交部)、桑农部,财库部。国家机构的框架就是在那时候形成的。司令部就是后来的朝廷,当然是以国主轩辕为首了,国家的一切大的方针那都是要司令部决定或者通过的。风后是国防部的头,他主管军事嘛。
总之一切就绪,岐伯还要在运行中完善。
岐伯是天师,相当于总理了,其实大部分的政策都是他想出或者建议制定的,当然是要经过轩辕批准才行的。
岐伯国家的富强主要就是要有财富,有了财富国家就可以有力量发展军队国富军强了那才叫强。而达到国富军强首先靠的就是创造财富,创造财富那时候当然就是靠桑农了,别看嫘祖、嬷母来到没有多少时日,但种桑养蚕在华夏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成效。其它的附属国、族也都在这一系列政策下取得了不的成就。各附属国、族都整建了军队,军队的头领由华夏司令部任命,可以统一调动。
机构制度完善了,华夏国可以是井井有条。那时候蚩尤和姜桑的作战还没有结束,蚩尤也腾不出力量来对付华夏,华夏有了飞速发展的机会。全华夏财富积累的多了,人民也富裕了,但轩辕和岐伯发现了问题,而且是严重的问题。
这一天轩辕和岐伯(当然的跟着大鸿了)一起到一个族去巡访,也就是调研吧,他们遇到了几个正在愤愤议论的青壮年。
一个比较年轻的男子脸红脖子粗的恨叫道:“这收收收!三天两头的收,他还强占人家的女人,简直就没有个公道了!”
稍微年龄大些的叹一声劝道:“唉!有什么办法呢,还是忍了吧,谁叫人家是当官儿的呢!”
年轻男子:“我忍不下去了,干脆我们也到别的族去吧,哪里的黄土不养人呀!”
他们只顾愤愤的议论,竟然没有注意到轩辕和岐伯他们的到来。
他们的话轩辕和岐伯听了个含含糊糊,但已经听出了问题了。于是就上前了解。他们就是来寻访调研的嘛。
“请问你们的是怎么回事?”
几个人不由看了看轩辕和岐伯,(他们也算是化了妆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