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视察帝国大学(2/2)
怜的江道泉并不知道,林哲之所以打算来帝国大视察,其中固然是想要看一看帝国大的发展情况,但是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带着方德嫔出来散散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严格说起来,江道泉还得感谢方德嫔,如果不是因为她,林哲怎么会特地空出一天时间来去视察帝国大呢。
有着近卫第一师的将士们开道和护送,路上自然不可能出现什么意外,道路两旁几乎已经是提前清空,一些前来瞻仰圣颜的百姓则是在车驾经过的时候跪拜在道路两旁,可惜他们啥也看不见,因为人墙里的林哲躲在马车里呢。而马车又不是敞篷的。
这年头的中国的君主们可不流行抛头露面,在马车上挥手接见百姓之类的事。
一路顺利抵达帝国大的正门,此时帝国大那边已经是做好了完善的准备,帝国大的校徐寿已经是带着教职工以及生们在校门口早早等候着了。
等林哲的车驾抵达了帝国大正门后,林哲吩咐了方德嫔:“你先在车上呆着,她们会带着到处逛一逛。我随后再来找你!”
林哲虽然说主要目的是带着方德嫔来散心的,但是表面的视察还得做,而且这种事也不能带上方德嫔,只能他自己来。
下了马车后,林哲在群臣们的陪同下向里走去,而帝国大的校徐寿也是走近林哲的身边,得到了江道泉的许可后向林哲介绍起帝国大来。
“现今我们校已经招募了三届生,现有在读子五百三十七人,分别就读物理、化、数、天、地理、国、外等科!”徐寿这个已经四十岁的中年人说起自己的大。语气里充满了骄傲。
“为了培育生成才,所有新式科目都聘请了资深的外籍讲师,也有部分成绩优秀的生留校任教,目前共有外籍教员二十七人,本国教员三十六人,另有辅助教员六十四人,开设的科目都是传授当代最先进的科知识,今年我们还开设了电、光、医科等科!”
听着徐寿简单的介绍。林哲不时的点头,实际上这些东西不用徐寿来说他也知道。这帝国大自创办以来就是林哲的重点关注项目,基本上有关该校的报告他都看过。
帝国大一开始设立的目标就是为帝国培养最精英的人才,这从起招生标准就可以看得出来,今年招生只录取三百名考生,但是今年的会试却是录取了一千名子,简单说。报考帝国大比中会试还要更难。
优秀的生员还得需要优秀的教师,帝国大的主要近代科科的主要教授基本清一色是外籍教员,很多都是直接从国外高薪聘请的讲师,甚至有几个真正的国外大教授。
同时还从海陆军军官校那边借调了一部分教员过来任教,当然了。这些海陆军军官校的教官们都是人家海陆军这几年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自然不可能被帝国大挖角,最后是江道泉和军方扯皮了不少时间才借调了一部分人过来,这些借调过来的教员依旧是属于现役军人,人家过来帮忙教一段时间后就会回去的。
但是不管如何,能够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就把帝国大初步办起来,这就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江道泉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而作为校的徐寿也是不容易。
徐寿,这个人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知名人士了,只是林哲不知道而已!
徐寿是1854年到上海求的时候,为了习先进的近代科知识,他也是报考过余胜军随营堂,不过人家志不在从军,而且年纪偏大,所以他没能报名成功,但是人家不甘心啊,找了相熟的关系说情愣是让他混进了随营堂里进行旁听,后来有所成干脆就是被随营堂聘请为教员,主讲化等科。
后来1856年的时候辞去了陆军军官校的教员职务,曾在上海造船厂那边担任过工程师,也担任过林德机器厂的工程顾问,参与过绍兴级战舰以及后装火炮的研发工作,乃是极少数参与了实际研发工作的华人工程师之一,后来帝国成立,被江道泉拉倒了教育部任职。
不过他实在无心从政,所以听闻要筹办帝国大的时候,他就是自荐进入了帝国大,先是担任教务处主任,参与帝国大的筹办工作,等到帝国大走上正轨后,江道泉也就不再兼任帝国大的校一职,徐寿就被举荐为帝国大的校。
严格上来说,徐寿并不算是政治家,也不是教育家之类的,他个人更擅科,算的是上一个科研型的人才,不过当代中国能够有资格担任帝国大校的人还真找不出几个来,所以徐寿就勉为其难当上校了。
他觉得自己当校总比来一个行政官僚来当校好的多,至少他知道生要要习的知识是什么,知道该怎么培养生。
在徐寿等人的陪同下,林哲大致浏览了帝国大的校园一番,而后就是没有继续闲逛,而是找到了方德嫔,继而两个人带着小女儿在帝国大校舍后方的园林里散起步来,这情形让后头的那些大臣们相当无语。(……)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