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还想看一场雪(2/3)
:“这个面粉厂去年11月才动工,今年就竣工投产了。有制粉和榨油两个车间,加工能力比手工磨粉提高了几十倍,不仅满足了本地区的粮食供应还外销一部分,大大减少了内地粮的供应。”
田笑雨说:“终于能吃到我们自己生产的糌粑面了。”
“他们不仅给钱给技术,还为我们建起一条饼干生产线,帮我们建起一个现代化养殖场。我们利用粮油加工中的废料制作饲料,养鸡养猪。今年我们就向市场供应鲜肉11万斤,活鸡2800只,鸡蛋3万斤,利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田笑雨在本上记着几个关键数字,说:“以后有了规模化生产,成本会进一步降低,效益还会大幅度提升。”
“我们不能只靠国家拨款,更不能指望兄弟省市援助过日子,我们要变输血为造血,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建设家园。”刘敏又带田笑雨去看刚生产出的饼干。她说:“我们采用传统的石磨把烘干后的青稞磨成面粉,尽量保留青稞固有的特色和纯香,
这样加工出来的面粉才不失青稞天然的味道。”
田笑雨看见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把调和好的酥油和白糖渗进磨制好的面粉中,机器很快将它们搅拌在一起,由运输带送到一个个模具上,转眼间青稞面就被压成圆形的、带着花纹的面片送进一个庞大的烘箱。另一端,青稞面就脱胎换骨变成了一片片可爱精致、香气逼人的饼干,从传送带的出口“哗哗”落进一个大铁盆中。顿时,满屋都弥漫着青稞和酥油的气味。
刘敏拿出一块饼干给已经快流出口水的田笑雨。
田笑雨说:“又香又甜,比我以前吃过的所有饼干都好吃!”
“我们不仅可以用青稞面生产饼干,还有面包、蛋糕、面条多个品种。销路可好了,内地人都说这是他们花钱也买不到的绿色健康食品。目前,我们已与当地三百多户农户签订了青稞种植和收购协议,保证青稞供应充足,形成了强有力的生产链。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收入,还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
田笑雨看着成箱码放的食品正一箱箱被搬上汽车,感叹道:“通过深加工,让青稞离开西藏、走出雪城,这是一场革命呀!”
“是啊,做梦也没想到过去我们自己都不够吃的粮食还能销往内地。以后我们还要用青稞制作啤酒、饮料,再来一次革命。”
从面粉厂出来,她们穿过灌木丛,绕过田野,石缝间泉水涌动,一潭清水横卧脚边。刘敏捧起泉水喝了一口,说:“这口泉水井神奇无比,取多少水长多少水,永不枯竭,永不溢满。”
田笑雨说:“我们就要走了,但今后还有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人来到这里。他们又会是一个光辉的十年、灿烂的十年!就像这涌动不止的泉水,源源不断,永不停息!”
她俩不知不觉走到村头一个小磨坊,清澈的渠水翻起白浪有节奏地推动了木轮,木轮“吱呀呀”欢快旋转。走进磨坊,一位头上梳着花辫子的老阿妈正往磨眼里添加炒熟的青稞。一个小姑娘安静地站在一旁,咬着手指盯着旋转的磨盘。石磨轻一声重一声,平和而沉稳地响着,白花花的面粉从石磨边缘轻轻滑落下来,声音极细微,真切而温馨。田笑雨接过老阿妈递过来的木勺,小心往磨眼喂着青稞,看着落下来的面粉一点点堆积在磨槽里。
刘敏笑道:“看你笨手笨脚的样子就知道从没干过农活。”
田笑雨只管笑,低头看着木板缝隙中流淌的河水,一群鱼儿正在争抢着磨坊里散落的青稞面。
刘敏说:“小时候我就经常跟妈妈去磨面。看着磨盘一圈圈地转,金黄的包谷就磨成了细白的粉末,觉得太神奇了。”
老阿妈微笑着看着刘敏,脸上是感激的笑容。
刘敏说:“原来老阿妈一家靠种地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现在她的两个儿子都在面粉厂上班,一个女儿在果园工作,收入一下子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她们走出磨坊,坐在河边。刘敏看了一眼像蓝宝石和孔雀羽毛化成的深蓝湖水,又把目光移向秋意正浓的河岸说:“这里下雪时美极了,山顶白雪皑皑,云雾缭绕,树木挂着雪白的外衣,肃穆宁静,而山下却涛声依旧,白浪滚滚。”
z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