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2/3)
凭这态度,他们也绝不是理想的商业合伙人。这也进一步坚定了张韬借用爱多的名气和市场捞一笔就走,绝不跟爱多有更多交集的想法。
夜深人静时候来到益隆村,还看不出这个由于开了许多乡镇工厂,随着工业发展开始步入城镇化的村子有什么特别。现在天色大亮再出门看看,街面上热闹的根本无法想象这是一个村子。规模和繁华程度更像是北方县乡的镇子。
沿主街两旁的两层民楼一楼门面房,开着大大小小的饭馆有十几家。不仅有岭南省的地方特色小吃。甚至还有湘菜和川菜的饭馆。岭南省人不喜吃辣,有好几家湘菜馆和川菜馆。川鄂湘历来也都是向岭南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劳动力的主要省区。想来这里有着不少的外地务工人员。
随便找了家岭南风味的饭馆入座,自己叫了份腊肠炒河粉。齐炜也叫了份炒河粉,不过是用肥肠炒的。
张韬不喜吃这些脏器,还特别交代店老板一定要分开炒,怕有味。
店家上菜速度很快。腊肠炒河粉几分钟后就上桌。冒着蒸腾热气,浇上了柠檬汁散发着一种令人垂涎的果香。张韬拿起桌上的一次性筷子就大快朵颐。
“小韬不是左撇子吧,左手挺熟练的。”小舅的炒河粉也紧跟着上了桌,显然也被简单却喷香的炒河粉馋的不轻,也许只是没吃早饭给饿的。说了句没头没尾的话就饥不择食般的狼吞虎咽。
张韬满嘴河粉嘟囔了一句“练得。”然后继续埋头吃饭。
五分钟后,两人面前的炒河粉就消灭一空。张韬也没有实现自己要吃两份炒河粉的雄心壮志。因为这炒河粉并不像二十年后那样减了分量。
又叫了一罐菌衣排骨汤,两人一人捧着小碗美滋滋的喝着鲜美的汤羹。
齐炜喝着汤,心里还在想着跟爱多洽谈业务的事情。越想心中的疑惑也越大。他本就是一个有疑问肯定要得到答案的性子。于是趁着两人也都填饱肚子,悠哉喝汤时候提出自己的疑惑。
“小韬,我们大老远跑这边找爱多谈合作,能挣钱么?就算一切都很顺利,我们代工厂能建起来,也能拿到对方的配件供应。可是这路上的运费成本可是很高的啊!从岭南到我们东海省,上千公里呢!别到头来我们给别人做了嫁衣,自己亏的啥都不剩了。”
“怎么会?”张韬嘬了口汤自信的一笑,“小舅以为他们组装生产的配件都是哪来的?全都是进口的!解码芯片、机头、聚合物外壳等等核心组件全都是经香港入港再出关的!而且他们现在还不是大客户,还算不上规模采购,采购价格还比较高。在经过陆路运输到这里,成本还要再高一些。我们云山紧邻港口,别的我不敢说,进口配件转港出关后再运到我们的代工厂,基本是没有什么地面运输成本的。另外现在云山市国有企业大量处在开工不足,工人下岗失业的当口,先承包一个停产的厂子开起来招聘下岗工人。这些失去工作经济来源的工人会更加珍惜重新给与的工作机会,只要我们在生产制度上严格要求,这些经过系统工业培训的工人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尽快步入正轨,我们也能尽快盈利。时机成熟后,直接买下一块地皮建厂。不仅给别人代工,还要自己组织力量进行研发!前不久我已经找到一个电子领域的人才。可以由他去组织起研发团队。小舅到时候需要统筹管理电脑游戏室和代工厂两块的事情。压力可能有些大,不过我相信小舅你能做得到。”
虽说有了心理准备,可突然外甥张韬给自己多压了这么大的一个担子,确实很有些忐忑。头顶有些潮热,轻声道:“我一直以为只是来送个东西而已。可真没想到还要再去管一个代工厂。说实在的,我真没有什么信心。”
张韬添把火说道:“不去做怎么知道行不行?反正我们都年轻,不管事业能否办起来我们都承受得起。”
“可是这次拿出六十万,账上剩下的钱只剩下十多万了。开工厂够么?”
张韬摇摇头,张开五个指头,齐炜脸色一变,惊道:“不够么?要50万?!”
“不不不!”张韬放弃了学电视里装逼耍帅玩心有灵犀的那一套东西,“五万就够了。我们是承包一个停产的厂子,又不是自己盖厂子。用不着投入那么多钱的。”
一开始以为要投进去五十万,吓得浑身绷得紧紧的。转而听到张韬说只需要五万承包一个厂就行了,这才稍稍放下心。
张韬继续给小舅灌输自己关于承包停产国营厂的操作想法。
“承包只是第一步。因为厂子还是别人的。时间一长,看到我们生意好,又没有什么技术难度。肯定要撕毁承包协议单干。我们要提前做好这个准备。多积累资金,一旦做好准备,不管对方是否准备撕毁协议,我们都要先撤出来。避免受到更大损失。”
齐炜摇头苦笑,这些事情他在学校里没想过,更没有亲身经历过。现在只是听张韬在这里讲述,就已经有点头大应付不来的感觉。
“这弯弯绕的。还是在学校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睡觉看的日子更惬意啊。”
张韬能理解小舅此时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