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精兵良将(1/2)
第一卷风雨飘零>
萧瑟的秋风中,几个抬脚的勋贵子弟出现犹疑,最终悄然落下。>
确实,生死事大,不是意气用事之时。>
富贵险中求!>
可他们不是穷人,人生的选择很多,并不需要拼命。>
崇祯皇帝见状,心里骂了几句,拔腿就走,把一众勋贵子弟晾在校场,进退不得,很是尴尬。>
其实,崇祯皇帝心中虽有几分生气,但也不是大怒,反而松了一口气。>
这些勋贵子弟是什么德行,崇祯皇帝早已知之甚深。>
历史上,这些人连一个出彩的都没有,他又怎么能奢望自己几句话就转变情况,让他们脱胎换骨,这不扯淡嘛!>
他今天说这番话的目的,并不是鼓舞斗志什么的,其实是劝退。>
劝退他们,滚出京营,腾出位置,别他娘的占着茅坑不拉屎,影响京营的战斗力。>
指望他们挽救大明,除非崇祯皇帝脑袋被驴踢了。>
伟人不是说过吗,只有让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站起来,才能救国。>
毕竟这社会,总是穷人多,富人少。>
而穷人,缺少的只是机会。>
这一点,曾经穷过的崇祯皇帝理解非常深刻。>
西山大营的西北角,传来阵阵喊杀声,那里是进京客军落脚的地方,现在是左都督秦良玉白杆兵的营地。>
叫过平头哥曹文诏,崇祯皇帝在勇卫营的簇拥下,边说边走。>
“曹爱卿,选兵练将朕不如爱卿,朕只能替爱卿厘清障碍,让爱卿放手施为。>
这些勋贵子弟都是少爷,娇贵得紧,不堪重用!部分人能用则用,不能用全部让他们滚蛋,无需多虑。>
朕只要精兵,只要敢于沙场见红的猛士。>
这一切,朕可全交给爱卿了。”>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来做,这一点,崇祯皇帝很有自知之明。>
这位平头哥敢带领一千多人的队伍朝几万人的叛贼杀去,说明什么?>
说明除了他是平头哥之外,他手下的将士也是平头哥。>
而这些,也足以说明这位平头哥练兵带兵的本事。>
不是谁都有这个能力,能把手下将士练成看淡生死,不服就干的平头哥。>
“请皇上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带出一支精兵,重振京营,以报君恩!”>
平头哥一脸肃然,郑重说道。>
说实话,今天皇上对自己支持的力度之大,简直出乎他的意料。>
而这,也足以看出皇上的决心和对自己的厚爱。>
自己叔侄何德何能,居然让皇上青睐有加?>
无以为报,唯有一死报君恩呐!>
“尽力就好!尽力就好!”>
平头哥曹文诏身为武将,心思单纯直爽,没有文臣那么多弯弯绕绕,心情都写在脸上,崇祯皇帝很满意。>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说话间,他们已经进入白杆兵营区,左都督秦良玉和他的儿子马祥麟出营相迎。>
“臣秦良玉、马祥麟恭迎皇上!”>
左都督秦良玉头发黑白参半,打理得一丝不苟,面容娟逸且精神矍铄,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而他的儿子,素有“小马超”之称的马祥麟,一身银甲凯凯,身高七尺有余,长得虎背熊腰,猿臂长舒,真是威风凛凛。>
虽然眼睛因为血战浑河,被敌军流矢射中一目,略有破相。可唯独如此,却凭空增添几分煞气,让人不敢与之对视。>
好一员虎将!>
崇祯皇帝心里暗自赞叹,扶起跪地见礼的秦良玉和马祥麟,高兴的说道:“请起,大明有老夫人母子,大明幸甚!”>
秦良玉急忙躬身答道:“皇上过奖,臣愧不敢当!”>
“秦爱卿切莫过谦,尔等一家满门忠烈,便是爱卿,且看华夏几千来有几人?>
巾帼不然须眉,爱卿可谓是天下第一奇女子也!”>
对于秦良玉一生,崇祯皇帝高度赞赏。>
君臣几人边说边走,进入校场,一眼就看见秦良玉随身携带的两千多白杆兵正在训练。>
白杆兵,是大明末期四川石砫土司秦良玉和丈夫马千乘二人,训练的一支善于山地作战的特殊兵种。>
此兵种所持的白杆枪是用结实的白木(白腊树)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
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
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