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西梁往事(1/3)
:感谢书友夕树枫的月票支撑。《
但王世充一想到萧梁的哀惨结局,也不免有点黯然神伤起来:
可是好景不长,萧衍却在执政之初就开端表现出两样致命的毛病,这也直接导致了未来梁朝的灭亡。
萧衍的第一样毛病,就是猜忌心过重,不信任臣下,可能是由于他自己也是篡位出身,因此对四周的臣子有一种天生的警惕,就连他的两位老战友兼老同学,沈约和范云,都被他猜忌和排挤,最后没几年就郁郁而终。
萧衍的第二样毛病,就是过于纵容和宠爱自己的亲戚,对他们无原则地让步与将就,他对亲人家属无原则无何止的包容,终于让他失掉了帝王最重要的一个品德:公温和公平。
萧衍晚年的时候,迷上了佛教,曾经先后四次出家,然后又由群臣们捐出数以亿计的金钱将他赎回,而他的进取心和早年锐意奋发的改革,也被长达四十多年的天子生活磨损得荡然无存。
萧衍在当天子的末期,年老昏庸,接纳了南北朝时代的吕布----羯族将领候景。
这候景是羯族人(匈奴别部),为人凶狠狡猾,却又是英勇善战,最早时是六镇起义的一名义军将领,后来先是投降了北魏权臣尔朱荣,又在尔朱荣逝世后投降了东魏的权臣高欢,并成为东魏的头号悍将。
高欢逝世后,他的儿子北齐天子高澄忌惮候景的权利过大,开端想收回候景的兵权。而候景则只愿听命于高欢。根本不屑于持续做高澄的手下。干脆先下手为强,起兵叛乱,却被高欢早早安排好专门对付他的克星慕容绍宗所击败,只带了八百人逃到南梁。
当初候景向萧衍投降时,还是北齐的司徒,定州刺史,属下有河南地区的十三个州郡。萧衍也是看中了这块地盘才会接纳这个重复无常的叛将,还派出自己的侄子萧渊明往率军接应候景。
成果不仅候景本人被慕容绍宗打得大败(当年候景的兵法还是跟慕容绍宗学的。看来师父当年留了几手,这时候派上大用处了),来接应他的萧渊明也当了俘虏,候景带了八百残兵逃到了淮南的寿阳地区,而萧衍也封他为河南王,让他在此休养生息,候景所需的兵饷军械,全部按他的请求供给。
萧衍一边养虎为患,一边纵容着自己的支属们横行不法,到了晚年的梁武帝。慈哀心肠只用来对付象候景这样的尽世恶人,或者是自己的支属子侄。而这些被骄纵的皇亲国戚们却是横行不法,欺负百姓。
加上萧衍的太子早逝世,继续人一直不明,萧衍分派到各地的儿子们一个个都心怀异志,南梁帝国危机四伏,只需要一点火种,就能引起燎原的大火。
点燃这个火的就是候景,他在寿阳招兵买马,又恢复了元气。这时候南梁和北齐开端谈判讲和,候景心中不安,派了个假使者冒充北齐使臣,往建康见梁武帝萧衍,假装提出要用被俘的萧渊明换取叛将候景。
而萧衍大概也是感到没了河南的候景已经没了利用价值,居然一口就应承下来,候景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咬牙切齿,立即便起兵谋反。
由于南梁承平已久,加上候景洞察南朝底细,打出了讨伐贪官贪吏的旗帜,吸引了大批被皇亲国戚们欺负凌辱的百姓参军。
萧衍的侄子兼义子萧正德这个带路党临阵倒戈,接应候景的部队度过长江,南梁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萧绎和益州刺史萧纪这两个萧衍的亲儿子却迟迟按兵不动,终于导致了候景在起兵七个月后攻下建康。
候景纵兵大掠,将繁荣的建康和扬州付之一炬,而萧衍也被关进台城皇宫,活活饿逝世,以王家谢家为代表的江南世族百余家,都在候景攻破建康后的大屠杀里几乎全部被灭门。
固然候景后来被名义上属于荆州刺史萧绎的王僧辩和陈霸先联手击杀,但他掀起的这场骚乱却折腾掉了南朝最后的一点精华,全部南朝从此以后一直到南陈灭亡,都再也没有恢复到以前的国力,只能一步步地被北朝肢解和灭亡。
萧衍在逝世前,曾经叹息过:“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夫何恨?”可见这位曾经的一代雄主对他因晚年的昏庸老朽,暮气沉沉,宠信奸邪,引狼进室而失掉天下,仍然没有一点应有的觉悟。
萧衍逝世后,候景在摧毁了全部江南地区后也兵败身亡,可是南梁宗室间的你争我夺却还没有结束,这就要从萧衍的继续人问题说起。
萧衍早年无子,过继了他的那位好六弟萧宏的三子萧正德作为自己的义子。可是后来萧衍当上天子后,生起儿子却如同尿崩,除掉萧综这个白眼狼以外,一口吻生了七个儿子,最后让自己的宗子萧统当了太子,从此萧衍多少感到对不起萧正德父子,这大概也是萧衍一直对萧宏无原则地宽容与忍让的重要原因。
萧统继续了萧衍的文人基因,在文学上极有成绩,才高八斗,五岁的时候就遍读五经,过目成诵。
惋惜天妨英才,萧统在三十一岁的时候和妃子游玄武湖时,荡船落水,救起来的时候腿受了重伤,很快就逝世了,逝世后谥号昭明太子,于是萧衍的继续人又成了大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