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二伐晋阳(1/2)

皇城,刚刚出征没多久的赵铁又打道回府了,皇城在经历了短暂的祥和之后,又陷入巨大的恐慌,处玄其实之前就有这样的预感,他派出去追踪赵铁的人一直没有回来报告,同时他感觉赵铁带走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合理,但是那时候他们已经在皇城起事了,事件既然做了,就不要后悔,这是处玄一惯的做法。非常不幸,赵铁又反扑回来了,寡不敌众,皇城根本无兵可用。在经历了极短暂的反抗之后,皇城又回到了赵铁的手里。赵铁将城内起事的人悉数抓住,在城门口斩首,并用木棍挑起人头,插在进出城门的路两侧,处玄死里逃生,狼狈的回到了北地。一场闹剧结束了,又重新开场了。

赵铁是身着黄袍入的皇宫,在见到皇帝后,并不行礼,而是大踏步迈进,赵秧等人随声附和,“赵铁已经得受天命,被新立为皇帝,请你退位,顺应天命。”

众人随即登上龙椅,将皇帝驱逐下来,皇帝惊恐的看着这些如狼似虎的人,哆哆嗦嗦,他指问赵铁:“你的黄袍为何没有龙?”

赵铁哈哈大笑,“来不及做冠服而已。”

罢,赵铁洋洋得意的坐在了龙椅上,他的母亲子骊使了一个眼神,他立刻反应过来,赶忙抬起自己的屁股。赵秧上前对皇帝:“请你下诏书将皇位禅让给赵铁。”

皇帝身边没有一个人替他话,他的皇后王若在后面也无能为力,于是皇帝哆哆嗦嗦的写下了退位和禅让诏书。赵铁拿着诏书嘻嘻哈哈的坐在龙椅上喜不自禁。

次日便在皇城高台上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王娴带领着众巫女主持,犹如一场闹剧。皇帝在天下人面前将皇冠摘下,交给赵铁,赵铁再三推辞不受,皇帝就再三礼让,如是这般几次,赵铁觉得差不多了,才“勉强”接受皇位,此时的皇帝已经汗流浃背,灰溜溜的走下高台。

在高台之上,赵铁申斥了北地久不从皇命,自行其是,违背天命,对抗一统,下大了北伐的决定。众人听了无不拍手,对于赵铁而言,此时已经是最佳的北伐机会,从南边抓了很多归复的奴隶,以及大批的流民大军,

北地,在和赵铁彻底闹翻之后,一直在厉兵秣马,尤其是王其,他接管了几乎大半个北地的势力,而李宸在石城和云城也并没有松懈,他和王其达成默契,不管从皇城来的兵出于什么目的,攻击哪一方,他们都会互相配合,拒绝和皇城的邪恶势力合流。而北地雁门,夏家兄弟也忠于职守,为整个中原守边,在得到皇帝退位的消息后,夏云扬宣布拒绝服从赵铁,对于未来的出路,夏云扬其实很纠结,既不能归复赵铁,也不情愿归复李宸,但雁门的一切供给又都仰仗云城和石城,和蛮族又是几十年死对头,他夹在三方中间,进退维谷。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弟弟云笑,让云笑的商团能自由出入北地各城,补给有无。这样,雁门的守军也可以独自占据一方。

赵铁对于北地的情况有点低估,毕竟现在的赵铁有了几乎百万大军,来自全国的各个地方,在爵禄的引诱下,如狼似虎。

赵铁安排母亲子骊在皇城留守,王娴以及一大批从晋阳带出来的部下们,维持皇城的安定,随军北上的将军的家属都留在了皇城,事实上就是做了人质,一旦将军在战场上变节,立即屠杀家属,这是赵铁最常用的。赵铁本人则轻率大军浩浩荡荡的北上,黑压压的一片,按每个大方阵一万人计,虽谈不上百万,但五十万也是有的,他们在赵铁的一声令下,浩浩荡荡的渡过大河,直扑北地。

北地的南部城市来不及反应,迅速被占领,毫不费力,曲沃,平阳,一一沦陷,王家的军队抵挡不住赵铁迅猛的攻势,逐步向北收缩。最终,阵地收缩至晋阳附近。王其在晋阳城内以及周边集结了大批军队,决定在此停止退缩,依仗晋阳的坚固堡垒,以及关山险固的地形,和赵铁决一死战。晋阳的军队,都是由有产有地的人家组成的,要么是本地久居的土著,要么是远足至此的商旅、游侠,也有大批不愿意臣服赵铁中原百姓,逃难来到北地的,不管是什么人,大家都有一个同样的目的,拒绝残暴的统治,拒绝奴役,拒绝大一统,以及由此而来的自由沦丧,他们怀念先皇治下的一个个封邦国,因为这样一群游走天下的士人,是很难再赵铁那样残暴的大一统下生存的,而赵铁要大一统的想法正在坚定的实施,南方已经被荡平,昔日的贵族遭到了无情的屠杀,取而代之的是赵家的家奴,一个个上位,可想而知,这样下去的赵铁,权力将会多么的庞大。北地的士人们坚定的与此做斗争,为此,不惜和全国的军队一战,自由,没有什么比自由更为可贵,没有自由,生不如死,他们是自由,分权的坚定信徒,就在晋阳,一切做个了断吧。

赵铁吸取了前次攻击晋阳的教训,上来就占据了晋阳的河口要塞,开始拦河蓄水,试图在适当的机会,水淹晋阳。而自己的军队则在城下构筑了一道道战壕,将整个晋阳的周围弄的像被刀子划破的脸,伤痕累累。赵秧开始还试图劝降,向城内身寸入一批捆绑了降书的箭,结果被赵铁一顿训斥,“我们今天带了这么多人前来,万一不战而胜,这些如狼似虎的军卒们怎肯罢休。他们是冲着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